我国医用耐高温高压内窥镜及可拆卸手术器械一直使用进口产品的局面,日前被桐庐县企业成功打破。
从省计委传来消息,一项以构建世界一流、亚洲最大内窥镜产品基地为目标的杭州医用耐高温高压内窥镜及可拆卸手术器械项目,近日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
新闻背景 桐庐医疗器械业起步早
早
在1985年,桐庐县医疗器械生产就已从简单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慢慢起步。发展到2000年,已有生产与经营企业33家,从业人员600余人。而产品也从简单的手术刀、剪钳发展到涉及耳鼻喉科、普外科等医疗器械产品的13个大类、1200余个品种。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0个省市和地区的各大医院里几乎都能找到“桐庐制造”的医疗器械。其中鼻窦镜、腹腔镜、尿道膀胱镜等10余个品种已销往德国、韩国、印度及中东地区。
然而,由于缺乏前置审批,正式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仅3家。由于资金、技术上投入不足,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检测手段缺乏,导致无标生产严重,产品质量不稳定。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现象也十分严重,非法生产与销售情况时有存在,直接制约了桐庐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新闻纵深 政府来了一次“大洗牌”
面对本地医疗器械行业“生机”与“危机”并存的情况,2001年6月,桐庐县委县政府抓住当时国务院出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契机,毅然开展整顿规范活动。
县整规办明确企业若要继续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就必须具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同时,延请省、市药监局帮助企业申办、验收生产许可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帮助企业组建联合体,既扩大有证企业规模,又给无证小企业觅得出路。作为医疗器械生产的发源地,深澳镇原有大小企业20余家,但上规模的仅四五家。整顿活动开展后,县整规办会同镇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组建医疗联合体办法,促成10家小企业与有证龙头企业紧密联合。
2001年下半年,县政府还下发通知,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一业一策”的扶持。该《通知》不仅从土地及规费、税收、技改等多方面按不同企业不同条件给予优惠,还明确规定了企业“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获国家发明专利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等奖励政策。
历时5个多月的整顿后,33家企业缩减到了12家,企业间无序竞争、非法生产与销售的状况基本肃清。
新闻延伸 领头企业领跑作用显现
政府卓见成效的整顿和实实在在的扶持,鼓舞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一批龙头企业把精力集中在开发、研制和管理上。
领头企业在技改、管理上的大动作还在行业内衍生出“领跑”作用。其他10余家企业目前也在不断跟进,合力做大了桐庐医疗器械这一块状经济蛋糕。据桐庐药监局本月上旬一项统计资料显示,桐庐县累计获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3家,已取得产品注册70个,其中一类产品2个,二类产品61个,三类产品10个;正在申报中的产品有49个。23大类产品不仅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其中耳鼻喉科内窥镜及配套手术器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占国产产品的60%以上。 |